“冷暴力”的概念最先出現在婚姻家庭中,但是現在這一概念已經蔓延到職場中,被稱之為“職場冷遇”。冷暴力,大多是有苦說不出來的暴力。
所謂“職場冷暴力”即指上司或群體用非暴力的方式刺激對方,致使一方或多方心靈受到嚴重傷害的行為。其主要體現在讓人長期飽受譏諷、漠視甚至于停止日常工作等刺激,使人在心理上壓抑、郁悶。
據統計,職場人員遭遇的職業冷暴力竟然高達75%。
例如你“得罪”了老板,隨后被冷落;本該你做的工作,老板安排其他人去做,把你"晾"得壓抑而沉悶;或是與部門主管發生矛盾后,主管成心給你安排8小時內做不完的工作量,使你忙得喘不過氣來。這些都是職場冷暴力的高發性事件。
同事間有“圈”,你因為不屑于入“圈”,始終身單影孤;或是自己某一次的不當舉動,成為"公憤型人物",此后被同事“敬而遠之”。
在遭遇職業冷暴力后,大多數的職業人都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影響,但是只有少數人采取了積極抵抗的方式。
調查結果顯示:有38.1%職業人的工作積極性都受到職場"冷暴力"的嚴重影響;有20.9%的職場人選擇“以冷制冷”,即同樣以冷暴力回敬對方;只有16.9%的職場人會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職場的“冷暴力”有著強大的危害指數。它會使人產生各種心理不適,如壓抑、郁悶等等。從而導致生理上的不適癥狀,如身體的消化、免疫、代謝等功能都將受到損害。最終反應在工作中的職業倦怠、甚至離職。職場冷暴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
梁漱溟先生指出,傳統中國人將家庭中的"關系"推出去,由近及遠的以“關系”組織社會。后來,楊國樞先生用“泛家族主義”來描述中國人在社會組織中的心理與行為特征。因此與西方企業中倡導的“強力溝通”、“開誠布公”、“公私分明”不同,中國人往往喜歡把個人關系帶到職場中去,形成各種所謂的“圈”。
一個新的加入者往往希望盡快得到“圈”的認同,從心理學上說,這是一種歸屬與愛的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要由低級到高級依次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均屬于人際關系范疇。處于這一需要層次的人,他需要歸屬于一定的團體,渴望得到一定社會與團體的認可、接受,并與同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同時,他也需要得到別人的愛,并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別人。在此基礎上,他也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尊。了解了這點,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遭遇職場冷暴力的人們心理上是無比壓抑痛苦了。
此外,還應該看到,每個人對于人際交往的期待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的人期待是"親密無間"。在職場上,我們應該保持適度的距離感,彼此之間留有一定空間。那種要求別人對待自己都要有"超越正常工作關系之上的親密"的人是不成熟的,更不能以此來當作衡量是否存在職場"冷暴力"的標準。
面對冷暴力造成的心理壓力,無非是消極應對和積極應對兩種方式。
采取消極回避的人,認為挺一挺就過去了、忍忍算了,這樣的應對會加重壓力的消極影響,甚至對身體造成傷害。積極應對認知上表現為從有利方面看待壓力,回憶和吸取過去的經驗,考慮多種變通方法等,行動上表現為積極行動,做有益于事態發展的事情。比如積極應對能減緩壓力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將壓力帶來的損失減小到最低點。冷暴力發生后要分析問題事件的來龍去脈,認識到自己可以改變什么,積極去做。如果是誤解造成的要主動溝通,善于運用自身的社會支持系統,找其他同事從中幫忙調節,并找自己要好的朋友傾訴及時宣泄。
對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是情緒應對的方法,傷心時痛哭、生氣時發火、郁悶時自我安慰等都與個體心理的自我防御機制有關。當發現自身壓抑的不良情緒時要及時予以消除。
排解不良情緒可以采用放松訓練:深呼吸、聽音樂、伸懶腰,想好事,按摩或在大腦中浮現出藍天白云、森林草原、海浪沙灘等美好景色,讓自己體驗輕松的感覺。
也可以自我宣泄:通過傾訴、日記、哭泣、唱歌等方法把情緒合理表達出來。通過讀書報、看影視、玩棋牌、養寵物以及逛街、旅游等活動擺脫煩惱是焦點轉移法。
如果認識到問題事件遠遠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圍時,可以到專業的心理機構尋求幫助。意津心理咨詢熱線027-85883199,微信13035120600,將一直陪伴您。
-END -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span>
意津心理咨詢中心
生活不易,小意與你一起面對!
如果你有什么想和小意交流的,
可撥打400-1999-188,我們在這里等你!
意津心理咨詢咨詢中心由,湖北電視臺《幫女郎在行動》特約心理專家、武漢電視臺影視頻道《九個小伙伴》欄目特約心理專家——賈如棋創辦
“以人為本,立志做中國最好的心理咨詢機構?!?/span>
歡迎致電咨詢:400-1999-188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業務范圍:個體咨詢、團體咨詢、家庭心理咨詢、親子教育、婚姻戀愛咨詢、青少年心理、職場人際關系、企業咨詢及EAP服務、企業和事業單位心理相關培訓、危機心理干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