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小意和大家分享了我們在新疆游學的過程中的一些收獲【意津新疆游學日記】我們的課堂在路上(上),這一期,也請跟隨小意的腳步,讓我們一起回顧和復盤七日游學中發生的那些故事,以及結尾小伙伴們精彩的游學心得分享,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發哦!
在此次游學當中,溝通成為了貫穿始終的一個問題,它串聯了團隊里的每一個成員,也反映了每個人不同的特點。
溝通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傳遞關鍵性信息,通過和團隊成員之間有效的溝通,為行程的推進和旅途當中的安排與銜接,商定方案,達成協作。
在此次游學中,一些成員的溝通弱點被凸顯,比如在前后車的聯系上,前車負責拿對講機進行溝通的人,無法傳遞準確關鍵的信息給后車人員,導致車輛之間距離拉開很遠甚至跟丟的情況發生;或是無法把客觀的情況復述給另一方;或是回避溝通,習慣把自己的想法都壓抑在心里。
我們也及時對游學中的”溝通問題“進行了復盤,溝通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哪些呢?
01
自說自話,以為對方能夠理解自己要表達的意思
或指望他人主動來理解自己
思考對方想獲得什么樣的信息
能否理解自己傳達的信息
其實溝通看起來很簡單,卻需要具備許許多多的能力,比如對于周邊環境、人、事、物的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若一個人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缺乏對外界的觀察,那他傳遞出去的信息將可能不夠客觀、全面及準確。
溝通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它還與統籌能力、決斷能力、管理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密切相關,需要一個人不斷進行自我訓練和優化。
學會溝通,需要對全局進行統籌;需要在關鍵時候有擔當,做決斷;需要在團隊成員出現矛盾時,進行管理;還需要克服自己的恐懼、焦慮、煩躁等情緒,讓團隊的氛圍避免受情緒化影響;需要克服自我的偏執,適時調整;需要克服過強的自戀體,在面對沖突時保持冷靜和理智,接受被指出的自己的不足。
在游學當中,領隊賈如棋教授以身作則,起到了帶頭模范的作用,教會小伙伴們在面臨和他人的沖突時,敢于直面,不回避溝通,積極解決問題。
讓小伙伴們既看到了該如何堅定的保護自我的界限,又學會對沖突進行“收”,不擴大和泛化矛盾,讓矛盾沖突成為彼此關系的阻隔。
關于節制,這個課題可以探討無數次,節制不等于壓抑。
在游學當中,有的成員學會了節制自己的情緒——憤怒或者悲傷,因為節制而恢復內心的平靜;我們因為節制了自己對更多風景的欲望,而擁有了美好的記憶留白。
旅途中,記憶深刻的莫過于兩個特別的景點,大自然教會了我們“節制”。
8月3日,我們到達了著名的“盤龍古道”景區,九曲十八彎的山路,一路往上行駛,海拔不斷升高。等我們到達山頂后,滿目是一片光禿禿的平原,風依舊很大。有小伙伴提出,山的另一邊是什么樣的呢?從另一邊往下,是不是會有不同?
賈教授說到:已登頂,卻還想看另一邊,其實是自己的欲望使然,而欲望帶來下坡路,心靈終將因為自己內在遏制不住的欲望而干涸。
慕士塔格峰
8月4日下午,從帕米爾高原酒店出發,驅車前往慕士塔格峰景區,由于地處高原地區,海拔4000米,雖然是太陽酷熱的8月,氣溫并不高,高原的風很大,吹得我們直打顫,小伙伴們穿好沖鋒衣和羽絨服,帶好氧氣瓶及水,我們就開始嘗試從山腳處往雪峰所在的地方徒步前行。
當我們爬行到距離雪山腳下約30公里距離,海拔4100米高度的時候,團隊中成員出現了意見與分歧。
有的成員已氣喘吁吁,停下來休息;有的成員領先團隊好幾公里,到了團隊看不見的地方;有的成員抑制不住對雪山的向往,立志要成為“第二個摸到雪山上的雪的人”。
還有的小伙伴不甘遺憾,堅持一定要走到距離雪山最近的地方再折返,于是,考慮到安全和小伙伴本身的愿望,團隊的老師陪伴著她走到了一定的距離后再折返。
身為領隊,賈教授得知了我們距離山腳的距離有30公里之遙,考慮到大家的體能,決定不再前行,節制了我們仍然想往前進的欲望。并對大家的失落打氣道:等我們回去鍛煉好身體后,有了好的體能,再一起來挑戰。
如果沒有節制,小伙伴們看著仿佛就在眼前的雪山,就此徒步而去,也許會半路體力耗竭,也許會發生高原反應等不可預料的后果,就像很多倒在了珠穆朗瑪峰上的人一樣,因為沒有節制自己的欲望而付出代價。
在游學當中,小伙伴們也照見了自己和“心理父母”的關系,我們的游學團隊中成員年齡分布差異較大,其中比較年長的成員,在游學當中,不自覺充當了小伙伴們的“長輩”角色。
有時制止小伙伴們想要做一點嘗試和挑戰的好奇心,有時會直接給出小伙伴們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有時代替小伙伴對自己的情況做出判斷,這讓小伙伴們一方面想要依賴,另一方面也感到很恐懼,不知道該如何反抗。
在賈教授的帶領下,大家進行深入的探討后,大家才又重新覺察到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模式,重新找到健康關系的平衡。
我們在游學中,每日都會就一天之內發生的事進行探討和總結,盡可能照見自己,及時化解矛盾和內在淤積的情緒,讓小伙伴們一步步從自己原有的狀態中走出來,與外界建立鏈接,與他人建立關系。
賈教授說,如果一個人在一段關系里無法膠著,那么,他也無法在其它的關系里呆住。當關系中出現了沖突、屏障、恐懼,就需要在關系中去進行梳理、面對和解決,而逃避是最不能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游學結束前夕,賈教授帶領我們大家對這次游學做了總結,教授我們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挑戰時,可以采取的方法,鼓勵我們不斷對自我進行訓練,自我優化、自我突破。
我們此次游學的核心就是戰勝自己內在的恐懼,面對自己的生活。就如出發前的賈教授給小伙伴們的寄語:每個人都有恐懼——對無法上學的恐懼、無法考上好大學的恐懼,旅途的恐懼。在游學中,去看見世界,看見這些恐懼,打破自己原有的模式,當你能打破這些東西的時候,你的內心將變得通暢。
第二步:窮盡一切可能、所有資源去解決問題,物盡其用,戰勝恐懼,面對未來。
在我們的旅途當中,發生了大大小小的突發事件,面臨這些事件的時候,賈教授以模范的作用,向大家示范了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去解決問題。
Plan E 方案永遠在路上,找尋一切指向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去解決它。
我們常常會被恐懼戰勝,所以我們常常驚慌失措。賈教授指出自己一直以來能比較淡定的原因,是因為能夠和恐懼呆在一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找到自己和恐懼相處的方式。
第四步:作出決定
第五步:制定計劃
第六步:按照計劃執行
"我們的游學,和學校的游學及旅社的行程所不同的地方正是在于,以人為本而非以景為本,風景人文更多時候只是我們心理的承載,我們便在其中慢慢察覺或是看見自己。
在賈老師的帶領與庇護下,我們總是會有選擇不同尋常的路徑去探索的機會。在這個尚不完全熟悉的隊伍里 ,我們卻能在古城戈壁、雪山濕地中,通過彼此,去分享、去照見自己。
在七天的游學中,十二個小伙伴在彼此熟悉、彼此關聯中,去學習如何溝通,去學習如何節制,去探索自己的邊界……
——游學心得by 小W
我們無法面對失敗,我喜歡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可以一件件的重來,一次次的發生,我可以一次次的去選擇完美結局,可是生活不一樣,沒有攻略,沒有結局,不知道終點。
——游學心得by 小Y
此次游學,或每一次說走就走,其實都是照見自己的******時刻,讓我在看見世界和他人的過程中,也看見自己,照見自己的過往模式,一步步從中走出來。
——游學心得by 小c
——游學心得by 小J
意津游學計劃第五期:新疆喀什之旅已圓滿落幕,下一站我們將去往哪里呢?西藏?蒙古?或是珠穆朗瑪峰?一切皆有可能,下一站,期待勇敢的你加入!
聯系我們
意津心理武漢總部
意津24小時咨詢熱線:400-1999 188
武漢總部咨詢熱線:027-8588 3199
意津EAP服務熱線:027-8588 0900
武漢總部地址: 武漢市江漢區菱角湖萬達A2座寫字樓2101室
意津心理孝感分部
孝感分部專用熱線:199 4767 2990
孝感分中心地址:孝南區亞飛廣場4單元1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