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家長最近抱怨:孩子今年13歲了,但自制力很差,在學校上課時不僅注意力總是不集中,做什么事都沒有定性,還非常沉迷手機游戲,和孩子說了很多遍玩手機的問題,孩子嘴上答應的好好的,但下次還這樣。她很頭疼,不知道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普遍,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往往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可能經常分心、做小動作,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成績不佳。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現出諸多不良習慣,如挑食、晚睡、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等。他們還往往比較沖動、出現行為問題,在人際關系上更容易受挫。這些問題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劇,影響到孩子成年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
#01 孩子的自律 不是與生俱來的
意津心理首席專家賈如棋教授:“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覺得孩子生來就應該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個很有自律力,一個很能獨立生活的孩子,孩子需要培養,比如說做家務,讓他獨立去處理一些事情,去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律力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為和時間,提高效率和學習成績,同時也對孩子的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但孩子的自律不是與生俱來的,家長如何培養其實至關重要。
#02 制定家庭規則
建立家庭規則,為孩子設定一些明確的行為規范,如陪孩子一起做好學習玩耍的時間規劃,并明確執行,如早睡早起、不能賴床等,使孩子逐漸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等,他們學會遵守規則,從而提高自律能力。
#03 家長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因此,父母自身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例如,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夠按時完成作業,那么家長也應該保持工作生活的準時性,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玩手機,但是自己卻熬夜、賴床、刷視頻。父母可以隨意打破規則,那么孩子也沒必要遵守規則,并且孩子會認為規則并沒有約束性,自己可以任意變更。
#04 讓孩子自己負責
父母要給予孩子適度的空間,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要鼓勵孩子去做,不要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讓孩子明白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并且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05 尋求專業幫助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過分包辦溺愛孩子,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期后問題集中爆發,轉而走向打罵孩子的另一個極端。但問題的根源可能家長并沒有真正找到,盡快尋求專業心理咨詢的幫助,才能將問題扼殺在搖籃里。
聯系我們
意津心理武漢總部
意津24小時咨詢熱線:400-1999 188
武漢總部咨詢熱線:027-8588 3199
意津EAP服務熱線:027-8588 0900
武漢總部地址: 武漢市江漢區菱角湖萬達A2座寫字樓2101室
意津心理孝感分部
孝感分部專用熱線:199 4767 2990
孝感分中心地址:孝南區亞飛廣場4單元1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