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小宇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大學校園充滿了新鮮與未知,他非常想與同學友好相處,所以經常會主動請同學室友吃飯,但這樣的不斷示好卻并沒有換來同窗友誼,室友反而常常對他冷言冷語,甚至開始排擠孤立他。
小宇感受到莫大的羞辱,與同學鬧了兩次矛盾摩擦后內心非常痛苦,只能靠錘桌子、錘床發泄內心情緒,而小宇在情緒崩潰過程中的一些過激語言,令同學老師感到害怕,甚至被學校要求去醫院出具精神狀態良好的證明,否則勒令退學。
而開具鑒定后結果為正常的小宇,并沒有徹底從這件事的陰霾中走出,周圍同學老師看待他的目光更加奇怪,人際關系雪上加霜,小宇絕望之下來尋求專業心理咨詢的幫助。
#01 宿舍“小矛盾” 可能潛藏心理“危機”
大學生宿舍是一個微妙且狹小的人際場,宿舍矛盾在大學中是普遍存在,對此類問題是不應忽視的。如果宿舍矛盾解決不好,輕則影響學業、人際關系,重則產生心理“危機”。
在上述案例中,小宇、室友、校方其實都各有問題,小宇其實是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但他卻有著錯誤的人際交往方式,與人交往缺乏界限,充滿討好;小宇室友既接受了小宇的請客買單,又集體排擠孤立小宇,本身就做不對。
青少年在叛逆期的暴躁易怒其實非常正常,面對小宇的情緒失控和宿舍矛盾,校方也缺少專業干預與正確認知,反而讓三方矛盾越來越深。
#02 心理專家賈如棋 專業剖析
意津心理首席專家/湖北電視臺特約心理專家賈如棋教授給出了專業分析:
1、問題放大催化劑 由于中、小學學習非常緊張,而大學相對松弛,這種極其強烈的反差導致的后果,像是長期在黑暗當中突然看見光明會瞬間失明,甚至會導致永久失明;
2、“好”的釋放與“壞”的釋放 孩子的個性自由在中、小學都無法得到很好釋放,所以他們在大學的這種環境之下會一定程度釋放,這種釋放可能有“好”也有“壞”。
“好”的釋放,比如說活潑、開朗、年輕人的朝氣蓬勃;“壞”的釋放,內心各種狹隘的東西、影響他人的部分也會被無限放大,比如說在宿舍旁若無人的唱歌、大聲打電話、不注意個人衛生、半夜外放聲音打游戲等等。
這類情況其實非常普遍,之所以沒有過多爆發出來,可能很多都用爭吵、打架等方式,把問題解決釋放了一部分,但其實大學里因宿舍矛盾而產生的嚴重后果非常多。
3、需要建立完善的應對機制 “我長期做大學生心理的篩查和研究,我有一種感覺,我每次聽他們去講宿舍關系的時候,感覺就是他們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個火苗或想法——把其中一個人“滅掉”,這個宿舍才消停。在這種無限放大的情緒的之下,大學并沒有很好的應對機制很可能無力應對這樣的復雜情況。
聯系我們
意津心理武漢總部
意津24小時咨詢熱線:400-1999 188
武漢總部咨詢熱線:027-8588 3199
意津EAP服務熱線:027-8588 0900
武漢總部地址: 武漢市江漢區菱角湖萬達A2座寫字樓2101室
意津心理孝感分部
孝感分部專用熱線:199 4767 2990
孝感分中心地址:孝南區亞飛廣場4單元1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