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同發生同寢小學生霸凌事件,因其惡劣程度令人咋舌,在網絡上不斷發酵,引發大眾關注。
這起霸凌事件前后持續兩年,最初只是毆打和辱罵,后來上升到性霸凌,期間霸凌者不斷威言語脅,不讓受害者告知家長及老師,直到受害者在家表現出想輕生的行為,才在家人的追問下說出在學校的遭遇。
山西大同校園霸凌不是個例,類似事件其實一直在發生,而有過被霸凌經歷的孩子,在心理層面上,可能更容易感到沮喪、無助、孤獨和不安全,導致孩子出現如焦慮、抑郁、驚恐、失眠等情緒問題,嚴重者可能無法繼續學業,甚至無法走出家門。
#01 什么是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可大致分為五類,身體傷害、精神虐待、言語中傷、網絡霸凌和性霸凌。這些霸凌行為往往相互交疊,并不是單一發生。身體傷害是最為直接的霸凌形式,而威脅、勒索、造謠、辱罵、孤立、控制等行為更加隱蔽。 霸凌方式在性別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男生的霸凌方式多以身體上的暴力傷害和言語辱罵為主;女生的霸凌方式多以散播謠言、對受害者污名化、孤立等方式。
#02 什么樣的孩子更容易被霸凌?
父母過于軟弱,遇事不懂反抗,教導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養成孩子膽小怯懦的性格,在受到欺負后也習慣性默默忍受,最終成為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父母過于強勢,控制孩子的方方面面,不斷扼殺孩子的自我意識,孩子面對比自己強勢的人,也會習慣性聽從,就像服從父母一樣,哪怕對方有越界行為,也會選擇忍氣吞聲,不敢拒絕。 家庭關系破碎,在缺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不擅長處理親密關系與人際關系,容易形成討好或疏離的極端性格,缺乏人際吸引力,就會在群體中逐漸被邊緣化。
#03 被霸凌后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
受害者身上的生理傷痕可以愈合,但是心理上的創傷,卻可能伴隨一生。 ? 抑郁焦慮,時常感到悲傷、壓抑、無助、焦慮、孤獨與不安全等消極情緒; ? 缺乏自信,產生消極負面的自我評價,無價值感,認為自己無法達成目標,避免面對挑戰與承擔責任; ? 回避社交,害怕社交場合,無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與周圍現實世界逐漸脫節; ? 低自尊,極度在意外界的評價,只能看到自己的缺點,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 ? 睡眠障礙,包括難以入睡、睡眠質量下降、不斷噩夢、過度疲勞等; ? 飲食障礙,包括食欲不振、暴飲暴食或拒絕進食等。
#04 寫在最后
在沒有專業心理干預的前提下,很多經歷過重大創傷的孩子,會在痛苦記憶中苦苦掙扎,甚至患上抑郁、焦慮、驚恐、雙相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與身心發展。 心理創傷可以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心理、身體、智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而普通的旅行、聽音樂、運動等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定要及時尋求專業心理機構的幫助,盡早進行心理干預,避免痛苦不斷被泛化,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END——
文字來源:意津心理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改編,侵權必究) 聯系我們 意津心理武漢總部 意津24小時咨詢熱線:400-1999 188 武漢總部咨詢熱線:027-8588 3199 意津EAP服務熱線:027-8588 0900 武漢總部地址: 武漢市江漢區菱角湖萬達A2座寫字樓2101室 意津心理孝感分部 孝感分部專用熱線:199 4767 2990 孝感分中心地址:孝南區亞飛廣場4單元1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