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校園欺凌屢見不鮮,尤其是今年3月初河北邯鄲3名初中生殺人埋尸的新聞,更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
校園欺凌不僅僅是同學間的小打小鬧,在親歷者心中會鑿下深刻的傷痕,為本該積極快樂的校園生活蒙上陰影,如果不及時進行專業干預,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在校園環境中,一些學生可能由于嫉妒、惡意發泄、恃強凌弱、軟弱跟風等原因,對班級或校園中的弱勢群體著手,采取孤立、排擠、針對、故意使絆、辱罵、嘲笑、網絡暴力等手段實施校園欺凌。
被欺凌的學生則可能由于家庭、性格、長相、在班級中的表現過于優異或處于班級末尾、存在感低、不擅于人際交往等原因遭受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不是個例,而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社會和教育問題。
#01 被霸凌后 對孩子的影響?
校園欺凌對受害人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重要的是心理創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經歷校園霸凌的孩子會陷入低自尊狀態,可能出現回避、抑郁、焦慮、退縮、害怕外界環境等更多內化性問題,甚至發生自傷、自殺行為。 孩子還可能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具體表現為經常處于警覺性增高、憤怒、敵意和易激怒狀態,嚴重時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這些問題就會導致孩子出現社交回避、學校適應困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遲到、早退,嚴重者甚至走上厭學拒學的道路。 校園欺凌對青少年造成的影響是非常長遠的,如果不及時進行專業干預,在這些心理創傷和影響可能泛化到孩子今后人生的方方面面。
#02 賈如棋教授解析 家長的錯誤應對
被校園欺凌的孩子,向家庭求助的時候,父母如果無法采取正確的方式及時給予幫助支持,往往會使事情發展惡化——校園欺凌的實施者更加肆無忌憚。 “為什么別人都可以和同學好好相處,就你不行?” “是不是你自己的問題?”你自己自我調節一下。” “你為什么會被欺負,你為什么要跟他們玩,你不可以自己玩嗎?” 這樣的回應,顯示出家長內在的心理本身就是軟弱、焦慮、恐懼的。當家長不僅不能給孩子安撫、支持和幫助,還將問題的矛頭指向孩子的時候,實則將自己的焦慮、恐懼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 給孩子的感受是:連爸媽都這樣說,是不是真的都是我的錯?進一步加深了自我懷疑和自卑。 孩子會逐漸認同“被欺負是自己的錯,是自己有問題”、不敢反抗,甚至放棄反抗和掙扎,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抑郁、重度抑郁,厭學、拒學、退學。 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呢?首席專家賈如棋教授說道:“家長至少要做到坦誠的跟孩子溝通:雖然這件事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是,我們一起坐下來,一起想辦法,看這件事可以怎么解決。而不是將自己的恐懼焦慮情緒再反彈給弱小的孩子,甚至指責孩子?!?/span> 聯系我們 意津心理武漢總部 意津24小時咨詢熱線:400-1999 188 武漢總部咨詢熱線:027-8588 3199 意津EAP服務熱線:027-8588 0900 武漢總部地址: 武漢市江漢區菱角湖萬達A2座寫字樓2101室 意津心理孝感分部 孝感分部專用熱線:199 4767 2990 孝感分中心地址:孝南區亞飛廣場4單元1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