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臨重大考試(如中考、高考),父母與孩子都會感到擔憂與焦慮。但父母的情緒狀態常常會像“情緒放大器”一樣深刻影響孩子的臨場狀態,這種焦慮的傳遞,就像無聲的微風,雖看不見卻能在家庭中掀起波瀾。這種傳遞也往往不是有意的,而是通過我們無意識的行為、語言、表情甚至身體接觸悄悄發生。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尚未處理的情感,也提醒著我們:孩子的內心世界常常是我們內在狀態的延伸。
意津心理首席專家賈如棋教授曾說:“孩子其實是在替父母生病,這句話在邏輯和情理上是存在的。不偏激地講:父母的過度焦慮,會通過很多方式傳遞給孩子。”
中考即將來臨,意津心理為廣大考生開通心理減壓綠色通道,為考生提供考前考后心理調節、情緒狀態調整,助力考生以******狀態迎接人生中的重要考試。
1、意津心理將為考前需要心理幫助的孩子們優先安排咨詢;
2、在高考/中考期間,我們將開通24小時熱線電話,為考前/考后的孩子們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通道;
3、意津心理24小時熱線電話:400-1999-188,歡迎撥打!
#01
焦慮傳遞
的機制與表現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焦慮傳遞,并非只因中高考等重要場合才出現,也并非只發生在考前/考后,而是多種復雜因素堆積最后爆發出的結果。
1、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孩子會習得家長應對壓力、挑戰和不確定性的方式。如果父母在面對日常壓力(如交通堵塞、工作問題、社交場合、重要場合)時表現出過度擔憂、回避、煩躁或災難化思維(“這下全完了”),孩子會認為這是應對世界的“正常”方式。同理,父母自身情緒調節能力差(如容易崩潰、難以平靜下來),孩子也就無法從父母那里學會如何有效管理和調節自己的焦慮情緒。
2、過度保護與過度承接
很多父母試圖創造一個完全“無菌”的環境以避免孩子有任何潛在風險。這可能表現為:
①過度關注安全(“別爬那么高,會摔斷腿的!”)
②代替孩子處理本應孩子自己面對的挑戰
③限制孩子的探索和獨立活動
④頻繁提醒孩子注意危險......
這種行為傳遞的信息是:“世界是危險的,你沒有能力應對它”,從而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力。
部分家長也會過度承接孩子的情緒,孩子一旦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就無限承接,那么其實孩子會逐漸失去獨立處理情緒的能力,當獨自在考場面對中考/高考這類重要場合時,很可能會因無法處理自身情緒而導致情緒崩潰/逃避退縮。
2、語言溝通與信息傳遞
警惕無意識間的話語可能傳遞焦慮:“這次考試很重要,考不好就完了”“小心點,別又搞砸了”。這些話語充滿了對失敗后果的災難化預期。孩子會學會這種思維模式,對未來感到悲觀。
頻繁地表達對孩子的健康、學業、未來的擔憂:“你臉色不太好,是不是生病了?”“考不上好大學以后怎么辦?”。孩子會內化這些擔憂,認為自己確實身處險境。
4、家庭氛圍與環境
家庭中彌漫著緊張、不安、過度謹慎或沖突不斷的氛圍,孩子長期生活其中,會吸收這種焦慮情緒,長期處于警戒狀態。
家庭關系不穩定、父母情緒波動大、家庭重大變故(如經濟困難、親人離世、父母離異)等,都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這是焦慮滋生的溫床。
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 對孩子學業、才藝等有過高要求,施加巨大壓力,讓孩子時刻擔心達不到標準。
#02
大考前父母該如何做?
1、父母自我覺察
很多家長在考前,會反復催促孩子復習、不停嘮叨考試重要性、頻繁上網查“考前吃什么/用什么能提分”。過度干涉孩子復習計劃、買大量補品/教輔、禁止一切娛樂活動、反復找老師打聽......行為都會加劇孩子的焦慮。
我們首先需要區分“自己的焦慮”和“孩子的需求”,問問自己:“現在的焦慮,有多少是真正源于孩子的情況,有多少是我自己內心的投射?” 想干預孩子時去思考:這是孩子真正有危險/困難,還是自己的焦慮在作祟?干預的界限在哪里?
2、改變與孩子的互動模式
父母首先要接納自己的情緒,用健康的方式應對,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度情緒崩潰或災難化表達,而是以面對并解決問題為先:“這個事情沒做成,但我們可以再想想其他辦法。”
調整溝通方式,減少擔憂性語言,用積極、支持性語言替代: “我相信你能處理好”“犯錯沒關系,重要的是總結到了什么”。
當孩子表達擔憂時,去傾聽他的感受,而非評判或給解決方案,更不是立刻否定(“這有什么好怕的”)。
3、尋求專業幫助(心理咨詢)
當父母或孩子表現出明顯的焦慮癥狀時,應及時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首先要讓孩子能保證一個平穩的心態去應對考試,心理咨詢師也能給出專業指導,家長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
4、保持生活常態
維持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不必刻意大補特補)、適度的家庭活動(如一起吃飯、散步)。避免因考試打亂全部生活節奏。家里保持整潔有序,減少嘈雜混亂,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即可,無需刻意營造“絕對寂靜”的窒息感。
5、尊重孩子的節奏與空間
不干涉復習計劃,除非孩子主動求助,否則不指手畫腳“你應該多復習XX科”。允許孩子有放松時間(聽音樂、短暫運動和朋友聊天),避免“分秒必爭”的壓迫感。休息不是偷懶,是高效學習的前提。家長準備好考試等事務性工作,但不必頻繁打擾孩子。
6、屏蔽外界的“聲音”
減少在家庭群、家長群討論考試難度、錄取率等制造焦慮的信息。不拿其他孩子作比較。父母(及祖輩)間提前溝通好態度和策略,避免一方減壓一方加壓。
#03
結語
父母對自己焦慮的管理程度,決定了傳遞給孩子壓力的強度。您的平靜,是孩子面對驚濤駭浪時最穩固的錨。 考前這段時間,父母******的功課不是輔導功課,而是修煉自己的心態。當把目光從“考試結果”移回到“事情本身”,焦慮可能就在減弱。
聯系我們
意津心理武漢總部
意津24小時咨詢熱線:400-1999 188
武漢總部咨詢熱線:027-8588 3199
意津EAP服務熱線:027-8588 0900
武漢總部地址: 武漢市江漢區菱角湖萬達A2座寫字樓2101室
意津心理孝感分部
孝感分部專用熱線:199 4767 2990
孝感分中心地址:孝南區亞飛廣場4單元1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