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至21日,我們將開啟意津心理游學第20期重慶篇!真正的成長發生于認知邊界的拓展,這次我們將在山城的立體時空中,共同完成一次思維模式的系統性升級。
為什么選擇重慶?
重慶,這座被稱為“8D魔幻都市”的山城,本身就是突破線性思維的絕佳場域。這里,輕軌穿樓而過,橋梁疊摞交錯,道路盤旋上升。物理空間的錯位與突破,正是我們打破心智模式的絕佳挑戰。
大師隨行 全程專業觀察
知名心理大師賈如棋教授全程帶隊,在真實場景中即時解析群體互動、個體反應、認知偏差,提供專業心理學視角的觀察反饋,打破認知盲區,看見內在真實困局。
沉浸式體驗中 重構認知框架
在專業心理學大師指導下,將實踐探索轉化為認知升級;
與各行各業的優秀參與者,進行思維碰撞拓寬視野邊界;
穿梭于洪崖洞的立體結構中,理解系統思維與多維視角;
站在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洞察不同信息流的整合智慧;
體驗山城步道的上下求索,感悟人生路徑的多種可能性。
意津心理游學亮點
小團體深度體驗,每期名額有限;
心理大師帶隊,全程專業觀察指導;
每日實踐挑戰中,提升思維認知突破;
每日團體心理輔導,深化實踐學習成果。
在這里,你將找到突破困局的那把鑰匙——它一直藏在你看世界的方式中。
掃碼咨詢詳情
報名熱線:
李老師:15629100933 或 027-85880900
陳老師:13349980490 或 027-85883199
名額有限,即刻報名!
賈如棋 | 意津心理游學領航者:
多維解碼人性的跨界智者
如果一場游學能讓你用社會學的敏銳、歷史學的縱深、法律的理性、成長的溫度與心理學的專業,重新看見世界與自我——賈如棋教授帶領的意津心理游學,正是這樣一個打破學科邊界的智慧盛宴。作為中國心理咨詢領域的跨界先鋒,憑借二十年的深耕細作和四萬小時的臨床經驗積累,他為每位參與者構建了一座連接個體生命與社會萬象的認知橋梁。
?【社會學視角:穿透社會肌理的觀察者】
賈如棋的咨詢履歷中,既有湖北電視臺鏡頭前為千萬家庭解憂的公共智慧,也有深入多地部隊為特殊群體構建心理防線的實戰經驗。他深刻理解社會結構對個體焦慮的影響,包括城市化進程中的孤獨現象、代際沖突背后的文化斷裂,以及集體主義與個體價值之間的微妙平衡。游學中,他將帶你用社會學透鏡剖析現代人的困境,在田野調查與群體互動中,找到個體與時代的共生之道。
?【歷史學視角:時間長河中的心靈考古者】
二十年的臨床咨詢,讓他成為一部行走的"社會心理變遷史"。從80后婚戀觀的代際變化到Z世代的身份困惑,從傳統家庭倫理的瓦解到數字化生存帶來的認知變革,賈如棋基于四萬余個個案,描繪出了中國社會轉型期的集體心理面貌。游學途中,他將帶你探尋個體命運與歷史進程的共鳴之路,穿梭于古鎮街巷與城市地標,體會文化精髓如何默默重塑心靈圖譜。
?【法律視角:人性與規則的調解大師】
作為一級婚姻家庭咨詢師與美國認證國際高級心理督導師,賈如棋擅長在情、理、法的交織地帶破局。他精通親密關系中的權力較量、財產紛爭背后的深層心理、創傷愈合與司法流程的協同機制。游學課程將結合真實案例模擬,通過角色扮演與深度思辨,助你掌握運用法律視角剖析情感難題、以心理智慧調和規則剛性的跨界策略。
?【成長視角:四萬小時淬煉的生命教練】
從青春期認同到中年價值重構,從職業倦怠突圍到老年意義重建,賈如棋的咨詢室見證過無數生命的覺醒時刻。他獨創的"創傷-資源雙軸成長模型",將引導你在游學中完成一場自我勘探:通過家族敘事回溯、優勢基因喚醒、社會支持系統構建等沉浸式訓練,重塑對"我是誰"的認知坐標系。
?【心理學視角:臨床智慧與學術深度的交響】
大學心理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的學術底蘊,賦予他超越普通咨詢師的戰略視野。游學中,他將拆解本土化心理干預技術——如何將認知行為療法融入中國式家庭溝通?怎樣用榮格原型理論解讀當代人的夢境隱喻?從禪宗心學到積極心理學,從危機干預到團體動力,你將親身體驗東西方智慧碰撞出的璀璨火花,感受前所未有的思維激蕩。
跟隨賈如棋教授,在歷史褶皺與社會現場中觸摸人性本質,讓每一次行走都成為認知的爆炸點。這不是一場旅行,而是一次對自我與世界的深度解碼——你的蛻變,從點擊"報名"開始。
每段旅程都是“行走的咨詢室”
在文化場景中植入心理學干預技術
讓風景成為療愈的催化劑
游學,是一場身體力行的遠行,更是一場向內探索的心靈遠征。它贈予我們的,絕不僅是護照上的印章和相冊里的風景,讓我們一起看看往期游學部分游學參與者的收獲分享吧!
第19期游學日本篇參與者:
游學過程中,賈如棋教授指出我們每個人心中各有執念,對于海景房的執念,對于吃日式餐館的執念,對于去哪里玩的執念,而這些執念會阻礙我們去看到整體和大局。
“一定要完成什么”的背后,或許是想填滿內心的缺口,或許是想彌補什么,或許是想討好他人,也或許想證明自己可以做到......
但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把執著和執念混淆。執念是不達目的不罷休,困在執念里看不到其他可能性。執著是要完成一件事不停努力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法和解決方案。我們常常該執著的時候沒有執著,該放下執念時候卻被執念困住。
第18期游學廣西篇參與者:
現在回頭看,這場游學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不敢面對的真相,也劈開了一條必須獨自往前走的路。這場游學也并沒有給我問題的答案,卻給了我面對問題的勇氣。原來很多時候,承認“無能為力”不是認輸,而是給自己騰出轉身的空間。
謝謝意津和小伙伴們的包容與坦誠,哪怕過程充滿刺痛,卻讓我在最混亂的時刻,看見了自己真正該去的方向。
第17期游學黃山篇參與者:
通過此次游學,我感覺大腦像是被強制重啟開機并更新了系統,接收到了******算法。對自我察覺做了一次深度體驗,對賈教授的教學方式由衷佩服!
此次游學是人生寶貴一課,價值完全不能直接以金錢衡量。因為就算擁有金山銀山,也會被自己揮霍一空,或者被他人竊取。
第16期游學武漢篇(3)參與者:
本次游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面對命運的傾覆,要從中把握生機,命懸一線時要靠自己走出一條生路才可能絕處逢生,不能指望他人,包含親人,唯有自己是一把利刃,才能劈開命運這座大山,而我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可能終生都要自我審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第15期游學武漢篇(2)參與者:
非常感謝大家給我這次當領隊的機會,就像賈如棋教授所說,三天的領隊揭露我三年對人生的規劃和態度。我在當領隊期間,別人給我所謂“建議”和“指導”的時候我下意識就會跟從,我一直在等其他人幫我做決定,對我的人生也是,我不想承擔任何后果。
就像安排吃飯這件事,我一開始還有想法帶著大家返程,但是一旦有了一種“我們在島上吃吧”的聲音,我就下意識跟從了,把選擇權交給了別人,從而承擔了不小的后果。
第14期游學武漢篇(1)參與者:
游學是一面多面鏡,照出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面臨的困局。有家長害怕孩子表現不好而包辦一切,有家長擔憂孩子感受不好而無限承接孩子情緒,有家長害怕事情失控就各種限制孩子,也有家長對孩子問題全部視而不見......
正如賈如棋教授所說:害怕破碎,就會讓事情沒有進展;只有破碎,才有成長的可能性。當我們真正不再回避問題,不再恐懼破碎,才可能是走出困局的第一步。于個人、于父母、于家庭、于團隊而言,皆是如此。
第13期游學北京篇參與者:
以前總覺得自己是最慘的,別人都比我幸福,都過得比我滋潤,當聽到北京的小伙伴講述自己的故事,才猛然發現我的眼界是那么狹隘,這個世界遠比我看到的要紛繁復雜的多得多。也想起賈老師說他會去看不同的視頻文章,以免活在信息繭房中。這次簡短1天的交流,讓我開始好奇,想去看世界,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下會發生什么樣的想法和行為,好有意思。
第12期游學宜昌篇參與者:
非常感謝賈如棋教授和同行小伙伴的支持和幫助,在我的成長之路上,一直感覺背后沒有人支持自己,而這次游學真真切切讓自己感受到了一股很溫暖的力量。過往一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次游學找到了答案,我從小時候而來,要到未知去。
第11期游學新疆篇(2)參與者:
在游學的探討中,我看見我在親密關系里的這種鉚合關系,一個靠幻想存活,一個靠制造幻想獲取性關系,當我把人生的決定權如此草率地交給他人時,命運的齒輪就在不停向前轉動。
第10期游學廬山西海篇參與者:
本次游學開篇賈教授就給出思考方向——人生規劃:“我是誰?(我的優劣勢是什么),我從哪里來?(我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樣的),我要到哪里去?(我的方向是什么)。”
通過團輔中的他觀與自觀,我發現很多人把人生的方向與規劃,和金錢地位財富畫等號,但人生的方向,也許應該是讓自己成為自己,找回那個被壓抑被摧毀被掩蓋的真實自我。
第9期游學霞浦篇參與者:
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從小在外特別膽小,讓他買杯飲料都不敢說話,直到在游學中賈如棋教授給出了解答,我以為的照顧和愛,其實常常是在包辦孩子、代替他做決定,所以他遇到問題就退縮到我身后。而我和他爸教育觀念的不一致,也導致孩子內心矛盾沖突,我平時精打細算,而他爸花錢大手大腳。所以哪怕只是買飲料這種小事,對孩子來說都非常難以抉擇。
當賈教授說孩子往前一步可能被母親責罵,退后一步可能被父親指責時,我內心仿佛被重錘了一下,原來如此!
第8期馬來西亞篇參與者:
這次游學沒有機構負責人為我們包辦一切行程,在吉隆坡下榻酒店之后,賈教授便讓我們每個人領一個任務去完成,接到任務之后我的腦袋一片空白,因為我之前沒有準備,現在完全是要打一場沒有準備的仗。結果都在意料之內,我安排的行程極為空洞,讓大家不僅走路走得累,也沒有玩充實,這讓我很自責,擔心別人在心里覺得我很不好。這時賈教授點評說:“當自己做錯事情時受到來自別人的指責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時感受到的痛苦可以讓我在潛意識里覺得我確實錯了,從而有快速改進的機會。”
第7期游學杭州篇參與者:
事情是這樣的,在樓教授家里吃完飯收拾衛生,當時我為了逃避做其他清潔,于是選擇去倒垃圾,原以為倒垃圾很簡單,到最后卻花了快半小時才找到垃圾桶的位置。我不得不面對的真相是在杭州西湖邊,我連倒垃圾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全力以赴都力有不逮。
第6期游學武夷山篇參與者:
武夷山之行,******的收獲是:生活中感受和經歷的一切,都是我內心的映射,內在狀態是怎樣的,映射到外面也會是相同的情境。賈如棋教授在心理、哲學、歷史、地理、文化等各個方面帶領大家去深入探索,也讓所有人回歸到現實層面自我挑戰與突破,嘗試學會自己面對、處理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
第5期游學新疆篇(1)參與者:
在帕米爾高原有成員提出:高原地區不能洗熱水澡,否則血管會張開,進而引發“高反”。一些小伙伴因此而感到惶恐不安,甚至懷疑自己已經有高原反應,一路上過度恐懼,無法玩得盡興。賈如棋教授指出當我們面對恐懼焦慮等情緒時,若不能冷靜和理智分析真實的情境,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容易使事情的發展走向錯誤的方向,大家才發現問題的本質不在于高原反應,而在于團隊中蔓延的恐懼情緒,當我們直面了問題,釋放恐懼之后,大家又整裝出發,開始新的旅程。
第4期游學武當山篇參與者:
在準備爬金頂的那天早上5:30,武當山下起來蒙蒙細雨,登上金頂后,風雨更加狂暴,雨衣被大風吹破,渾身上下連鞋子都濕透了,但我還是很興奮地在金頂前面拍照留念,已經全然忘卻了攀爬上來的勞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興奮和成就感,心里所有的陰霾在暴風雨中消失殆盡。再困難,我們也登上來了!
第3期游學華山篇參與者:
本來計劃第二天凌晨起來登山看日出,因為風太大,大家在蒼龍嶺的大石頭上坐了一小會兒,我很想繼續往上爬,但風速不減,坐在那里都感到被風吹動。綜合評估之后,賈老師跟大家商討,決定暫時緩兵。這讓我學到了,堅持固然重要,但有時需要適可而止,評估風險,不能偏執地因為一定要挑戰而不顧風險,一意孤行。
第2期游學廬山篇參與者:
和賈教授一同爬野山,山路崎嶇,但不寂寞。我們在路上“裝神弄鬼”,相互鼓勵,重溫過去的天真。透過游學發生的每一個點,來思考和探討我們當下的感受及狀態,學業中積累的巨大壓力、童年中曾缺失的伙伴關系、過往郁結的情緒,因為這一次游學而被緩解和療愈。
兩天的廬山之行并不長,大家依依不舍,卻必須分離。每個人都帶著火種離開。爬山的人,即使步履平地,登頂的那股勇氣,足夠支撐我們好些日子。
第1期游學恩施篇參與者:
這次旅途中多少遇到一些計劃外的壞運氣,即便如此我們也玩得相當盡興。錯過闖灘漂流,就去附近的清和園吹吹風;雙龍湖游船恰巧停航,總還有辦法找到位置欣賞湖光山色;天坑難覓,曲折山路探險過來,終是守得云開見日出。
【往期游學回顧】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 ) 第18期 廣西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 ) 第17期 黃山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10期 廬山西海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9期 霞浦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8期 馬來西亞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7期 杭州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6期 武夷山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5期 新疆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4期 武當山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3期 華山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2期 廬山篇
?意津心理游學(實踐營)第1期 恩施篇
聯系我們
意津心理武漢總部
意津24小時咨詢熱線:400-1999 188
武漢總部咨詢熱線:027-8588 3199
意津EAP服務熱線:027-8588 0900
武漢總部地址: 武漢市江漢區菱角湖萬達A2座寫字樓2101室
意津心理孝感分部
孝感分部專用熱線:199 4767 2990
孝感分中心地址:孝南區亞飛廣場4單元13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