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竅門助您輕松上考場
引言:理論來說,中高考是對我們在校所學的一次測評,但基于國情考慮,中高考已然變成我們人生進階的“龍門”。所以對大多數考生而言,臨考前的心理是灰暗壓抑的,甚至是“噩夢”式的,這種心態會直接影響他們在考場上的發揮,今天小意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教大家幾招擺脫“考試噩夢”的方法。
離高考僅剩兩周,很多家長明白再督促孩子復習已無意義,現在最重要的是調整孩子臨考前的負面心態,引導他們以最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應考。那么這一時期的考生,通常有哪些負面心理呢,若考生存在這一心理應該如何應對,讓我們一 一來看。
負面心理之一:提前預支痛苦
小意還記得自己當年高考前,有著各種對未來的設想,“如果考砸了未來該怎么辦”、“是繼續復讀還是直接找工作”、“父母老師會不會對我失望”等等,相信這也是困擾很多考生的負面心理之一,尤其是當考試一天天臨近,這種心理很可能會把人的焦慮和壓力逼到極致,使考生們提前感受到這“預支的痛苦”。
考生像這樣把精力和時間耗費在對未來的擔憂中,擾得自己不得安寧,會直接導致他們在應考時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在愁眉苦臉中學習效率更低,而且壓抑的情緒還會影響他們的記憶力和臨場發揮能力。
小意支招:考生及外界應該給自己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心境,專注于當下的復習和考試本身,而不是去思慮一些尚未發生的事。
也許很多考生會說,“馬上就要考試了,壓力這么大,怎么快樂得起來”,其實正是腦子里這種固有的觀念和沉重的心理負擔,使他們陷入痛苦。在這一點上,小意建議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轉變觀念,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眼前的考試,而非其他。
負面心理之二:臨考前的“畏難心理”
所謂“畏難”,就是在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上預先產生恐懼,而這種恐懼本身會進一步阻礙我們解決問題。對于考生來說,這種“畏難”就表現在對特定科目或特定題型的恐懼上。
考生們的這種恐懼會使他們一遇到自己不擅長的科目或題目,就選擇逃避、退縮,然后把這種回避解釋為自己能力不足,卻沒意識到自己其實是陷入到一種心理誤區——那就是不敢暴露和直面自己的問題,遇到難題會無意識地“夸大困難”。這種畏難心理不僅會影響到考生的復習選擇,在考場上也會極大地阻礙他們的答題進程。
小意支招:有句俗語“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意指你需要直面自己的弱項,然后客觀分析自己的弱點,設法采取相應的措施更正它,即便是不能更正,至少也能正確認識,這樣你就不會產生與實際問題不符的恐懼,也不會受“畏難心理”所累。
負面心理之三:考前擱置“人際問題”
小意發現,一到中高考這種大考的時候,不管是家長、老師還是考生自己,都在營造一種“一切為中高考讓路”的架勢,在這種架勢之下,考生面臨的人際問題通常都處于被擱置狀態,那么它們真的能擱置到考試之后再解決嗎,小意不以為然。
臨考前的壓力,可能會讓考生時時緊繃,而且常常伴隨著焦慮、憤怒等情緒一起出現,所以考生們很容易跟外界起沖突,放在平常他們可能會花費時間去處理這些沖突和情緒,但因為大考在即,他們可能會選擇不去管它,集中精力在備考上。
小意對此做法存疑的點在于,考生是否真的擱置下了人際問題,還是表面擱置實則心理仍受影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你不去管理的那些情緒一定會通過或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影響你當下的行為,對考生來說,也就是中高考。
小意支招:考生在備考之余,應該善于利用周邊人的“人際支持系統”,協調與父母、老師、同學及周圍環境的關系,營造一個有利于備考的氛圍;而不是任性地置別人的感受于不顧,將自己孤立在一個看似安全實則危機重重的臨考氛圍里,孤立無援。
負面心理之四:鋪天蓋地的“高考熱”
全媒體時代實現了“人人皆媒介”的便利,但也帶來了“處處皆資訊”的災難,尤其是跟中高考相關的各類資訊、廣告,如狂風暴雨般向考生們撲面而來的時候,很多考生潛意識里覺得:“這件事(中高考)太重要了,可不能玩砸了!”這種“不能玩砸”的心態,日積月累會讓考生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
當然,小意在這里不是想批判媒體,也不是在說教育,而是想警示考生,在外界釋放的壓力信號下,應具備化解壓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要知道,一個人內心越強大,他受到外界的干擾就越小,考試時就越能正常、甚至超長發揮。
小意支招:小意在這里再次重申,中高考只是你在校所學的一次檢測,不管你的家長、老師抑或媒體如何給它附加意義,你都要有這種清醒的認知,唯有如此,你才能義無反顧地投入備考和即將到來的考試之中。
意溫馨提醒,如果您的孩子正面臨中高考,并正經歷壓力、焦慮、失眠、厭食等癥狀,請您一定要幫他及時紓解壓力,或者帶孩子到心理咨詢機構做專業干預,保證孩子正常備考的同時,也能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
意津心理,您身邊的心理專家——意津心理專業熱線:027-85883199